• 欢迎来到俊杰毛猴网

传统手工艺品非遗

毛猴,亲切地称为“半寸猢狲”,是老北京药房传承下来的一种小巧玩具,虽然身高仅1.5厘米,却栩栩如生、精巧绝伦。这个迷人的手工艺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道光年间,在北京宣武门外的一家名为“南庆仁堂”的药铺。有一天,一位小伙计因未能满足店里的账房先生而受到了尖酸刻薄的斥责,令他备受委屈。然而,在晚间,他用蝉蜕和一些辛夷中药粘制了一个长得尖嘴猴腮的“账房先生”,完全没有料到大家都会惊叹其神似。于是,这个既像人又像猴的小玩意儿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毛猴。随着时间的推移,毛猴传播到社会各地,受到有心人的不断完善,逐渐演变成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手工艺品。聪明的中药铺老板看到了商机,开始将蝉蜕、辛夷、白芨和木通等中药单独包装销售,称之为“猴料”。由于毛猴具有活泼生动的特点,尺寸小巧可爱,因此深受欢迎。家长们购买“猴料”供孩子们粘制毛猴,这一传统渐渐形成,成为了逢年过节的常见习俗。

传统手工艺品非遗1

毛猴艺术精湛地将猴子的天然情趣与艺术创作相融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主要原料包括蝉蜕、辛夷、白芨和木通等四味中药,这些天然材料的巧妙运用体现了创作者的创意和智慧。毛猴的制作技艺主要涵盖了粘接和布局两个关键方面。具体而言,制作过程可以分为净化蝉蜕、拆解脚部、修剪枝干、粘接各部分、雕刻面部表情、固定眼睛、安装关节、布置场景、施加蜡层、定妆以及最后封装等多个重要环节。这些步骤的合理组合与实施需要艺术家的精湛技艺和独到眼光,以确保最终创作的毛猴作品充满生动和情感。

传统手工艺品非遗2

毛猴的起源地北京并非偶然,它根植于老北京特有的文化背景。在皇城之外,普通百姓的居住区里,日常生活中的微笑点滴、对生活困境的幽默自嘲,以及对繁重劳动的诙谐解读,共同孕育了北京独特的市井文化。北京人以其风趣和幽默而著称,他们拥有积极的审美品味和人生态度。就如南庆仁堂的小伙计,即便被老板呵斥得体无完肤,也能积极应对,通过制作小玩意来排解内心的不快。这种乐观坚韧的精神为毛猴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上一篇文章:北京民间传统技艺毛猴下一篇文章:国风非遗礼物有哪些东西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部分文章信息取自网络和用户投稿。若本站的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您及时通知,本站将立即删除。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