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同治年间的1867年,北京南庆仁堂药铺发生了一则有趣的故事。药铺的一位小伙计因未能满足账房先生的要求而遭到了严厉的责骂,小伙计为了保住工作只好默默忍受。到了晚上,他在烦闷中无聊地玩弄药材时,偶然发现蝉蜕具有某些形状特点,不由心生一计,决定使用中药材来塑造一个"账房先生"的形象。

他选用了辛夷来制作身体,辛夷是玉兰花在秋天形成的花骨朵,它的外表覆盖着一层灰褐色的绒毛,非常像毛猴的身体。他还巧妙地使用蝉蜕制作头部,前腿和后腿分别用蝉蜕的部分,最后用白芨作为粘合剂将这些材料粘结在一起。这位小伙计的聪明创意让他在药铺里娱乐了一番,仿佛发泄了心头的郁闷。就这样,世界上第一个毛猴诞生了,这个毛猴既不像人也不像猴子,却富有幽默感,非常受欢迎。

当年的“猴料”白芨(用作黏合剂)和木通(用作道具)如今已经被取代,蝉蜕、辛夷两味药材主要从药店中来。蝉蜕已经被小心地分解开,拆成了毛猴身上的一个个“零件”:蝉蜕的嘴前部有一个小小的尖壳,这部分用来作毛猴的头;蝉蜕粗壮的前肢用来作毛猴的下肢,稍细些的后肢作毛猴的上肢。

如今,毛猴既充当了玩具的角色,也成为了装饰工艺品,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它。然而,要指望通过制作毛猴来发大财是不现实的。毛猴的价格涨幅相对较小,因为它仍然保持着民间手工艺品的廉价特点。尽管手工艺品的价格普遍上涨,但毛猴的价格相对稳定。毛猴的价值在于其独特性和艺术性,每一件作品都是手工制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个毛猴作品至少需要四到八小时,而创作全新的毛猴更需要更多的时间。此外,毛猴的制作过程需要小心翼翼,因为蝉蜕非常脆弱,一不小心就可能导致毛猴的损坏。因此,制作毛猴虽然简单但耗时,却是一项富有创意和艺术性的手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