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清道光年间,在北京宣武门外骡马市大街有一家名为“南庆仁堂”的药铺。某日,店中一配药的小伙计因没伺候好账房先生而挨了一顿臭骂,小伙计怕丢饭碗只好忍气吞声。到了晚上,他在烦闷中无聊地摆弄着药材时,偶然发现蝉蜕具有某些形象特点,不由心中一动,便决定用中药材塑造一个“账房先生”。他选取了辛夷做躯干,又分别截取蝉蜕的鼻子做脑袋,前腿做下肢,后腿做上肢,用白芨一粘,一个人不人、猴不猴的形象便出现了。拿给师兄们一看,也都说极像尖嘴猴腮的账房先生。小伙计觉得很开心,算是出了一口气。就这样,在无意间世上第一个毛猴诞生了。

制作“毛猴”的核心材料包括蝉蜕和玉兰花越冬的花骨朵。利用毛茸茸的花骨朵来打造猴的身体,而蝉蜕的头和爪子则成为毛猴的手和四肢的构成部分。虽然只需知道在哪里获得这些材料,理论上任何人都可以尝试制作毛猴,但要创作出富有生命力的作品,将平面故事转化为立体作品,需要富有创造力,深刻研究,以及对生活的敏感洞察力。

毛猴以其独特的肢体表达,生动展示了中国传统市井文化,真实地呈现了人生的各种情感,包括喜悦、愤怒、悲伤和欢乐。这项精湛的工艺既适合收藏,也能装点室内,成为独具特色的装饰品。毛猴工艺品拥有鲜明的中国工艺品特色,因而独具价值。一位毛猴工艺的大师曾表示,毛猴的魅力不仅在于技艺,更在于制作者的想象力和人生阅历。他认为,制作毛猴就像编写一本关于生活百态的书,真实反映了人生的各种酸甜苦辣。非遗手工艺品中有许多类似毛猴一样小众而独特的传统工艺,值得我们一一探寻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