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送人的非遗礼物北京毛猴,故事始于清朝道光年间,北京南城有一家名为“南怀仁堂”的药铺,老板刻薄,经常欺压店内的小伙计。一名配药的小伙计因未能满足老板的要求而遭受严厉批评,只能默默忍受。然而,在一个晚上,他在烦闷中摆弄着药材时,偶然发现蝉蜕具有某些形状特点,不禁一发奇想,决定用中药材来雕塑一个像老板的小雕像。他选用了辛夷做身体,蝉蜕的头做脑袋,前腿做下肢,后腿做上肢,然后用木通做草帽,用白芨作为黏合剂将这些部分粘合在一起。最终,一个既不像人也不像猴子,却令人捧腹的形象诞生了。当他向师兄们展示这个“老板”时,大家都一致认为它像尖嘴猴腮的老板。小伙计因此感到非常高兴,仿佛释放了内心的不满情绪。

老板看到这个有趣的创意后,不但没有生气,还看到了商机。他将蝉蜕和辛夷等中药材单独包装,并称之为“猴料”,开始在药铺出售。这些材料受到了家长们的欢迎,他们购买回去供孩子们制作毛猴,这个传统逐渐传承了下来,成为逢年过节的一项习俗。

制作毛猴的材料如今已经有了一些变化,白芨(黏合剂)和木通(道具)被其他替代材料所取代,而蝉蜕和辛夷这两种中药材料则主要从药店购买。蝉蜕经过细致的分解,分为不同部分,用于制作毛猴的头部、下肢和上肢。

毛猴作品的魅力在于通过幽默活泼的肢体语言,生动地记录了人生百态,演绎了各种情感。它真实地再现了中国市井文化的风土气息,将猴子的天然情趣与艺术完美融合在一起,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现实意义。这个有着百年历史的非遗礼物,是一份独特而有趣的礼物,适合送给亲朋好友,传递着幽默和创意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