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猴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其制作主要依赖于两种中药材料:蝉蜕的头部和粗壮的前爪,以及毛茸茸的辛夷花蕾,这些都是中药材。传说中,毛猴的首创者是一位在药铺工作的小伙计,因白天遭受账房先生的无端责骂而感到愤怒和委屈。然而,晚上在整理蝉蜕时,他偶然发现蝉蜕的头壳看起来非常像药铺的尖嘴猴腮账房先生。于是,他灵光一现,取来了辛夷(玉兰花在干燥后的花蕾),用它做身体,再分别截取蝉蜕的头部做脑袋,前腿做下肢,后腿做上肢,然后用粘合剂将它们巧妙地粘合在一起。结果,一个酷似人形的小物品诞生了,这就是世上第一只毛猴。

毛猴是老北京传统的民间工艺之一,通常只有三四厘米高,但浑身覆盖着密密麻麻的棕色或白色细绒毛,给人一种透明的感觉,初看之下甚至让人误以为是真实的猴子标本。然而,毛猴实际上是一件供人欣赏和赏玩的精致手工艺品。它是用蝉蜕(知了壳)和辛夷(玉兰花骨朵)制成的。在制作过程中,工匠使用带有绒毛的辛夷做猴子的身体,然后粘贴蝉蜕的头部和爪子,创造出各种栩栩如生、富有趣味的毛猴形象。这种工艺品不仅展示了制作者的文学修养、历史知识和艺术才华,还彰显了他们的巧手和创造力。

在老北京的庙会上,"买猴料,粘毛猴"曾是每逢过年必定出现的一幕。不论贫富,人们都会为自己的孩子购买一只毛猴,这成为了一种传统的节日习俗。毛猴的制作工艺虽然简单,但其中蕴含的精致和韵味让它与众不同。数百年来,北京毛猴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传承下去,从一代孩子的手中传递到另一代孩子的手中。小小的玻璃瓶里,装载着世间百态。手艺人们代代相传,他们用毛猴创作,捕捉了"旧人、旧事、旧时光",同时也传达着"新时代、新期许",在这微小的艺术空间中述说着人生的悲欢。如果您对非遗手工艺品设计感兴趣,可以探寻毛猴的制作技巧和创意,将传统工艺融入当代设计中,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