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非遗手工艺品中,有一个传奇故事,它始于清朝道光年间的北京南城一家名为“南怀仁堂”的药铺。这个药铺的老板以刻薄和欺压小伙计而闻名。然而,一名小伙计的聪明和创意改变了一切。

有一天,这名小伙计因未能伺候好老板而受到了严厉的责骂。为了保住工作,他只能默默忍受。晚上,他在烦闷中无聊地摆弄着药材,偶然间发现蝉蜕有着独特的形态。他决定使用中药材来塑造一个模仿老板的雕塑。他选取了辛夷作为躯干,蝉蜕的部分用作头、前腿和后腿,用木通制作草帽,再用白芨作为粘合剂,最终塑造出一个形象怪异的“老板”。当他的师兄们看到这个雕塑,都觉得它像一个尖嘴猴腮的老板。

这个小玩意被老板发现后,老板竟然看到了商机,将这四种中药单独包装,称之为“猴料”并在药铺出售。北京毛猴的制作非常简单,只需一个辛夷、一个蝉蜕,再加上白芨和木通,就能制作出一个栩栩如生的毛猴。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蝉蜕和玉兰花变得越来越稀缺,制作毛猴变得愈加困难。毛猴虽然没有面部表情,但通过巧妙的造型和动态,能够传达各种情感,甚至让人发笑。

“以物代猴,以猴代人”,毛猴是中国非遗手工艺品中的珍品,它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风土民情,将自然的灵感与艺术创造完美结合,穿越数百年的历史,仍然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