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俊杰毛猴网

北京毛猴手工艺品

说到毛猴的来历,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相传在清道光年间,北京宣武门外的骡马市大街上,有一家名为"南庆仁堂"的药铺。有一天,这家药铺里的一名小伙计因为工作不顺心,被店里的账房先生狠狠训斥了一顿,心情郁闷。到了晚上,他在整理药材时,偶然发现蝉蜕具有某些形状特点,这让他灵感大发,决定用这些中药材料塑造一个"账房先生"的形象。他选用了辛夷作为身体,蝉蜕的鼻子做头部,前腿和后腿分别用于制作下肢和上肢,最后用白芨胶水将它们黏合在一起。这样,一个既不似人又不似猴的形象诞生了。他将自己的创作拿给师兄们看,大家都觉得这个作品非常有趣,像极了尖嘴猴腮的账房先生。小伙计因此感到非常开心,也算是宣泄了一下被训斥后的不满情绪。这个小伙计的无意之举后来被药铺老板发现,并认为其中蕴含商机。于是,他将这四味中药材单独包装,取名为"猴料",开始在药铺内出售。这个小小的艺术创作逐渐传播开来,后来的有心人不断改进和发展,使毛猴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手工艺品。或许正是这名小伙计的无心之举,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增添了一颗璀璨的明珠——毛猴艺术。

北京毛猴手工艺品1

毛猴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蝉蜕、辛夷、白芨和木通四种中草药为主要原材料。通过民间艺术家的巧思和灵巧手法,毛猴作品以诙谐幽默的方式生动地记录了各种风俗习惯、街头巷尾的景象以及趣闻轶事,制作成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微型景观。制作毛猴作品的挑战主要不在于制作毛猴本身,而在于创作场景所需的各种小道具。在毛猴的作品中,北方的宽敞房屋、明亮的窗户、高高悬挂的风斗上的“福”字、房檐下的漏油铝皮桶、窗台上的晾晒红柿子等场景,都被生动地还原。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从勤劳的摇煤球和清扫院子的工人,到玩耍的小孩子和戴着“红箍儿”的居委会大妈,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生活气息。通过这些精美的北京毛猴艺术品,我们可以真实地感受到北方的生活场景和多彩的市井文化。

北京毛猴手工艺品2

毛猴为什么招人迷?贵在有趣和就地取材。手艺人以物代猴,以猴代人,通过一招一式的肢体语言,传达对世间万象的感知与情怀,内里多暗藏丰富的讽刺、诙谐与幽默。为了让不会说话的毛猴活起来,手艺人多会开启琢磨人的模式,有时候静默坐在大马路牙子上窥视路人,有时候坐在茶馆的角落里打量人。三四厘米高的毛猴,制作看似不难,甚至有“雕虫小技”之嫌,外行人看老师傅演示一遍就能上手:首先将辛夷做躯干,蝉的头做猴头,蝉的两条后腿做上肢,蝉用来抓住树干的一对大前爪做下肢,眨眼工夫,一只呆萌的小毛猴就变出来了。但是,行话里也有这么一句老话叫“隔行如隔山”,毛猴作品最难的其实不是毛猴本身,而是作品的立意和制作场景中的道具。

上一篇文章:非遗手工艺品礼品下一篇文章:北京在哪儿能买到毛猴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部分文章信息取自网络和用户投稿。若本站的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您及时通知,本站将立即删除。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