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猴的历史已经有100多年了。它的制作主要材料包括蝉蜕的头部和粗壮的前爪,以及毛茸茸的辛夷,这些材料都属于中药材。传说中,毛猴的首位制作者是一位在药铺工作的小伙计。有一天,他因为白天被药铺的账房先生无缘无故地严厉斥责,感到非常愤怒和委屈。到了晚上,在整理蝉蜕时,他偶然发现蝉蜕的头壳看起来非常像那位尖嘴猴腮的账房先生。于是,小伙计突发奇想,取来了辛夷(玉兰花在干燥后的花蕾),将其用作身体,然后巧妙地截取了蝉蜕的头部作为脑袋,前腿作为下肢,后腿作为上肢,最后用粘合剂将它们粘在一起。结果,一个与人形非常相似的小物件诞生了,这便是世上第一只毛猴。

最初的毛猴起源于北京,但这项技艺现在已不仅仅局限于北京,天津、河南等其他城市也有手工艺人在传承和制作毛猴。老舍先生的妻子胡絜青女士曾为毛猴题写了一首诗:"半寸猢狲献京都,惟妙惟肖绘习俗,白描细微创新意,二味饮片胜玑珠。"手工艺人们不仅仅制作毛猴,还能够通过毛猴体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种场景。文章中的布景和道具也是作品的一部分,每只毛猴都有着不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这需要制作者们发挥出最高水平的艺术功底。由于毛猴没有真正的眼睛,所以制作者需要通过精妙的肢体语言来表达毛猴的情感,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借助身体的姿态和四肢的粘合位置,可以反映出每只毛猴的内心感受,优秀的毛猴作品能够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其中的情感。

这百年历史悠久的"毛猴"最引人入胜的艺术之处在于通过生动活泼的肢体表现,以生动的方式记录了人生的各种情感和经历,生动地呈现了喜怒哀乐。它真实地反映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市井文化,巧妙地将猴子的天然特点与艺术完美结合,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深刻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