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清朝京城一家中药铺里,小伙计挨了账房先生的骂,正委屈着,突然心中一动,就用蝉蜕等药材粘了个尖嘴猴腮的“账房先生”,师兄们看了都说像极了,小伙计觉得出了一口气。再后来,中药铺老板从中看出“生意”来,把蝉蜕、辛夷、白芨和木通等几味中药单独包装出售,称“猴料”。家长买“猴料”给小孩粘猴玩,渐渐成了逢年过节的一个传统。

毛猴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蝉蜕、辛夷、白芨和木通四味中草药为主要原材料,通过民间艺术家的巧思和巧手,以一种诙谐幽默的方式,栩栩如生地记录了风俗习惯、街景巷貌、趣闻轶事等,制作成一个个生动的微缩景观。在制作毛猴作品时,最大的挑战并非制作毛猴本身,而是制作场景所需的各种道具。

毛猴的创作领域广泛,充满了无限的创意。作品的题材大多具有强烈的拟人化特点,通过对人物和故事的生动塑造,毛猴已经不再只是简单的中药原料,而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的文化载体。虽然毛猴是无声的作品,但它们仿佛在讲述着历史和故事。每一件用心创作的毛猴作品都蕴含着创作者丰富的情感,作品本身既是毛猴的情感表达,也是创作者内心情感的反映。品味一件毛猴作品就像是进行一次心灵的对话,这是毛猴的魅力所在。任何一个热爱毛猴制作的人,不论是观赏者、玩家还是艺术家,都可以通过毛猴的肢体语言和背景道具的巧妙搭配,将自己内心世界的喜怒哀乐表现得淋漓尽致。毛猴作品不仅仅是静态的艺术品,它们是一种生动的情感表达工具,让人们能够在欣赏和创作中找到心灵的共鸣。老北京毛猴手工艺品,传统与创意的完美结合,代表着丰富多彩的市井文化,永远充满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