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宣武门外的骡马市大街上,一家名叫"南庆仁堂"的药铺在道光年间就已存在。故事的起点,就是这家古老的药铺。那天,一位小伙计在未能如意伺候账房先生后感到极度的委屈,然而,晚上的寂寞和无聊为他带来了一丝灵感。他意外地发现了蝉蜕的独特形状,这启发了他的创意。他决定用中药材来制造一个"账房先生"的形象。他以辛夷构建身体,以蝉蜕作为脑袋、前腿和后腿,然后用白芨胶粘合在一起,一个既不似人又不似猴子的形象就此诞生。这个创作受到同事们的认可,因为它极像尖嘴猴腮的账房先生。小伙计因此感到如释重负,而这也标志着第一个毛猴的诞生,尽管是偶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心之人对毛猴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它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手工艺品。

毛猴的原材料主要来自中药材,包括辛夷、蝉蜕、白芨和木通。辛夷是治疗鼻炎等疾病的常用中药材,其圆滚滚、毛茸茸的身体恰好用来构造毛猴的躯干。蝉蜕则来自知了蜕变后的外壳,有止咳功效,蝉蜕的粗壮前肢被用作毛猴的腿,而细小的后肢构成了毛猴的手臂。白芨是一种胶状物质,用作毛猴的粘合剂,将蝉蜕和辛夷黏合在一起,形成了毛猴的整体形态。

毛猴是老北京传统的手工艺品,将猴子作为大自然中机敏活泼的小精灵,展现了其独特的天然情趣。然而,这里所指的不是自然界中的猴子,而是老北京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品。毛猴艺术通过巧妙地将猴子的天然趣味与艺术家的创意相融合,创造出了一种绝妙的艺术境界。

逐渐,家长们开始将名为“猴料”的中药材购买给孩子们,用以制作毛猴,这一传统逐渐演变为逢年过节的常见习俗。毛猴,它不仅仅是一个手工艺品,更是北京非遗文化的重要一环,传承着历史的记忆和创造力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