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特别而有意义的非遗礼物是北京传统手工艺品——毛猴。毛猴的起源故事源自清朝时期的一家中药铺,一位小伙计在遭受责骂后,用蝉蜕、辛夷、白芨和木通等中药材巧妙地粘制了一个像账房先生的尖嘴猴腮形象,这个创意作品受到了师兄们的赞誉,标志着毛猴制作的起源。中药铺老板随后将这些药材单独包装销售,称之为“猴料”,逐渐形成了逢年过节的传统习俗。

制作毛猴的原材料包括蝉蜕、玉兰花(辛夷)、白芨、木通等中药材,以及一些简单的工具。蝉蜕用来制作毛猴的头和四肢,辛夷花骨朵用来制作身体,白芨则用作黏合剂,而木通用来制作毛猴戴的斗笠。制作毛猴的过程需要巧妙地选材、修剪、粘合,最终形成一个栩栩如生的毛猴形象。在毛猴作品的制作中,最难的其实不是制作毛猴本身,而是制作场景中的道具,难的是构思设计。一个完整毛猴作品的制作,不单单考验手工制作水平,还要看制作者对于世间百态的观察和描摹能力。既综合了舞美,也用到了面塑、剪纸等。七分道具,三分毛猴,必须把猴的顽皮、活泼及灵性展现出来。

毛猴艺术通过幽默活泼的肢体语言,演绎人生的喜怒哀乐,真实地再现了中国风土市井文化。它是一种富有北京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的民间手工艺品,简单易学,老少皆宜,具有广泛的群众喜闻乐见的特点,非常适合作为礼物。毛猴的制作材料易寻、简便易学,这使它成为了一种容易传承的手工艺品,体现了“俗到极处便是雅”的美学理念。

毛猴是一种有趣且充满文化内涵的非遗礼物选择,可以让人们体验到中国传统手工技艺的魅力,同时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