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毛猴主要以四种中药材料制成,这四种中药被称为“猴料”,它们分别是蝉蜕、辛夷、木通和白芨。其中,蝉蜕和辛夷是制作毛猴的主要原料。蝉蜕,又称为知了壳,通常用来制作毛猴的四肢和头部。辛夷,实际上是指玉兰花或望春花的干燥花蕾,用于制作毛猴的身体。木通通常被用作毛猴的道具,而白芨通常用作粘合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制作技艺的发展,制作毛猴的方法变得更加多样化。制作毛猴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首先,使用镊子将蝉蜕的头部和四肢分开。然后,将蝉蜕的四肢浸泡在水中软化。接下来,选择合适的辛夷做毛猴的身体,将蝉蜕的鼻子用作脑袋,前腿用作下肢,后腿用作上肢,然后使用白胶将它们粘合在一起。这样,一个简单的毛猴就制作完成了!

北京的毛猴艺术发源自中药铺,因此其主要原材料包括蝉蜕、辛夷、木通和白芨这四种中药材。其中,辛夷又被称为玉兰花蕾,因其细毛形似笔头,又有"木笔"之称。在中药学中,辛夷被认为具有辛温的特性,可散寒解表、通窍宣阳,常用于治疗风寒引发的头痛、鼻塞和鼻炎等症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有关于辛夷的记载,指出它可温中健胃,治疗头面部的疾病。蝉蜕是蝉虫蜕变后所留下的蜕壳,其头部和四肢的形状恰好适合制作毛猴的头和四肢。此外,白芨被用作粘合剂,而木通则用于制作毛猴的草帽。这些材料使得毛猴成为了唯一由纯中药制成的民间手工艺品。毛猴的制作工艺非常简单,所需工具也非常基础,包括一把刀、一把剪刀和一把镊子。这些简单的工具足以制作出栩栩如生的毛猴。

毛猴的作品题材非常丰富,艺术家们将毛猴的形象拟人化,用以反映市井生活中人们的各种姿态和职业。这些猴毛的作品包括了各种场景,如“推小车的”、“卖冰糖葫芦的”、“挑剃头担子的”等,生动地展现了民间社会中的“七十二行”职业。北京毛猴的工艺十分精湛,作品逼真,通常高约3到4厘米,全身长满毛茸茸,给人一种透明的感觉,初看之下甚至让人误以为是真实的猴子标本。中国历代以来,艺术家和手工艺人多数出自民间,他们创造的各种多彩精巧的工艺品不仅代表着前人的辛勤付出和智慧,也成为了人们热爱的民间艺术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