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猴的起源传说颇具传奇色彩。相传在清朝的北京,一家中药铺里的小伙计遭到了账房先生的严厉训斥,感到非常委屈。但在某个晚上,当他整理药材,特别是蝉蜕时,他忽然产生了一个独特的创意。他巧妙地使用了蝉蜕等药材,精心塑造了一个长相怪异、尖嘴猴腮的“账房先生”形象。当他的师兄们看到这个作品后,无不惊叹其惟妙惟肖,仿佛就是账房先生的缩影。

毛猴的用料很简单,都是中药材。它的四肢是用蝉蜕的四肢做成的,身体是另一味中药-辛夷,也就是玉兰花在秋天里形成的花骨朵,毛猴有时会带斗笠,这斗笠也是一味中药,叫木通,把这几部分粘结起来的东西叫白芨,也是一味中药。做毛猴是最容易的部分,剥蝉蜕要非常小心,蝉的鼻子做猴头,蝉的两条后腿做上肢,蝉用来抓住树干的一对大前爪做上肢,最大的难度在于布景,这非常考验手艺人的想象力。

以辛荑、蝉蜕等多种中药为主要原料,手工艺人巧妙地将它们组合成人身猴形的作品,通过创意构建特定场景或赋予寓意,形成了毛猴艺术品。毛猴并非仅仅是为了模仿猴子,更是为了生动地描绘人类。猴子具有模仿人类行为的特点,其动作夸张,表情丰富,常常引发人们的笑声,因此,它非常适合用来表现百姓生活中富有幽默感的趣事。这些猴子形象常常呈现出尖嘴猴腮的特点,让人不禁联想到那些刁钻古怪的角色,因此,在表现一些正面人物方面并不太适合,但可以用来表达对一些负面人物或事物的讽刺、嘲弄,或者传达善意的讽刺,具有一定的批判性和幽默感,其目的是表现正面的思想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