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非遗礼物,寻常百姓的创意之作,蕴含着历史故事与中药文化的交融。在清朝道光年间的北京宣武门外,一家名为南庆仁堂的药铺成为了一个特殊的诞生地。这家小药铺内,一名小伙计因未能满足店里严苛的账房先生的要求,遭受了责骂。然而,这一次的痛苦成为了他的创作灵感,引领着一个令人惊奇的手工艺品的诞生。

夜晚降临,药铺关闭,小伙计孤独地整理药材。在这无聊的过程中,他偶然发现蝉蜕的奇特形态特征,这个发现点燃了他的创意火花。他决定使用中药材料,雕塑一个“账房先生”的形象。以辛夷作为主体,他巧妙地利用蝉蜕和白芨粘合剂,塑造出一个生动的形象,特别是那张尖嘴猴腮的脸庞。小伙计将这个雕塑展示给店里的师兄们,大家异口同声地认为它酷似账房先生。这个小雕塑不仅释放了小伙计的郁闷,也诞生了世上第一个毛猴。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心人不断改进和完善这一手工艺品,将它演化成了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工艺品。毛猴的制作材料全部源自中药,包括蝉蜕、辛夷等草药。辛夷是秋季玉兰花花骨朵的一部分,覆盖着灰褐色绒毛,非常适合用作毛猴的身体。蝉蜕则是蚱蜢羽化后蜕下的外壳,用于制作毛猴的头部和肢脚,赋予了它生动的外表。

毛猴的制作强调拟人化,通过肢体语言表现性格和情感,不需要过多的装饰。作品的情境和背景则丰富了其情感和故事性。正如老舍夫人胡絜青所说:“半寸猢狲献京都,惟妙惟肖绘习俗。白描细微创新意,二味饮片胜玑珠。”

国风非遗礼物毛猴,尽管它不如皇家工艺品那般华丽,却蕴含着来自民间的无穷力量。制作毛猴并不难,但构思却是其难点之一。这个富有创意的手工艺品,代表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是一份独特的国风礼物,值得人们品味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