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传一百多年前的清朝道光年间,北京南庆仁堂药铺有位年轻小伙计,某天他准备作弄一下账房先生。是夜,他在药铺里头就地取材,用白芨把蝉蜕、辛夷等中药材黏在一起,拼成个约莫一寸长的猢狲形象。中国人喜欢猴子,在汉族的文化里,猴子是一种形态可爱、聪明伶俐、富有灵性的动物,是吉祥物的代表。

毛猴的制作原材料主要来自中药材。它的头部是用蝉蜕的头部制作而成,蝉蜕的粗壮前肢则被用来做毛猴的腿,而辛夷则用来构建毛猴的身体。制作毛猴所需的核心材料包括辛夷、蝉蜕、白芨、木通,它们都是中药材。辛夷,即玉兰花蕾,在中药中常被用于治疗鼻炎等疾病,而它的圆滚滚、毛茸茸的身体正好用来构造毛猴的躯干。蝉蜕则来自知了蜕变后的外壳,有止咳功效,蝉蜕的粗壮前肢被用作毛猴的腿,而细小的后肢则构成毛猴的手臂。白芨是一种胶状物质,用作毛猴的粘合剂,它将蝉蜕和辛夷黏合在一起,构成了毛猴的整体形态。

因为毛猴是由中草药制作而成的,所以它们可以长时间保存。毛猴作品不仅展现了老北京的民俗生活和趣味生活,还是老北京文化的象征和历史的见证。2009年,毛猴制作技艺被列入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进一步证明了它在北京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

“半寸猢狲献京都,惟妙惟肖绘习俗”,这是胡絜青为老北京民间工艺“毛猴”题写的诗。毛猴在微缩环境下以模仿人类的方式来表现社会生活,生动演绎了老北京的市井生活和人生百态,充满了趣味性。毛猴作品的灵魂在于“情景交融”,它们通过精心构建场景、使用道具、创造人物角色和氛围,将猴子的灵动和人情味生动地展现在作品中,从而体现了毛猴艺术的非凡魅力。

在探索非遗之美的旅程中,毛猴的独特魅力始终引领着我们,让我们深刻感受到这一传统工艺的珍贵和魅力所在。